风水气的形成与运行
风水是中国传统学术之一,是自然界的力量,是宇宙的大磁场能量。风就是元气和场能,水就是流动和变化,所以,风水学就是人与自然环境学,是生命学。
风水学的本质就是“气”,而“气”是生命之源,也是生命之根本,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简单的讲解一下,风水气的形成与运行。
风水气的形成与运行
风水学中所提到的“气”,其实简单的来讲就是指由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形成的“秩序”而产生的气场。
早在晋代,郭璞在其名著《葬书》中就有记载:“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
也就是说,阴阳之气,呼出来为风,升上天为云,降落下来为雨,在地下流动也就是成了生气,生气流动生发时就能养育万物。由此可见,“气”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通,万物生灵生存繁衍的核心也是“气”。
“气”又有气场与气流之分,风水学中就有“气静谓场,气动谓流”的说法。也就是说“气”在运行状态下所体现出来的形式则称之为“气流”;而“气”在静止的状态下所体现出来的形式则称之为“气场”。
说到“气流”那么就是讲气的运行,我们首先了解气的运行规律,“气”本身不会流动,它的运行是附着在流动的物体上,或者是受到外力的驱动,才会形成“气”的流动。
从气象学上来说,地球上大气的循环流动,是在太阳的驱动下而形成的。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不同位置,由于照射的角度不同,也就是导致不同位置的表面温度差异,从而造成气压的变化,从而驱动大气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流动物体主要是水流和道路上的车流人流。所以“气”也会附着在水流、车流、人流上流动运行。
在风水学中所说的龙脉,其实本质也是气的流动,山脉的行进延伸,其中也包含气的运行。
气的运行,关键在于其流动速度。通常来说流速高的地方,“气”就不容易聚集,相对较“散”,而流速低的地方,“气”则相对容易聚集,聚气之地,则是我们风水中所说的“风水宝地”。
在风水学中有着“气聚则昌,气散则衰;气聚则吉,气散则凶”的说法,着也是对于气运行凶吉的总结。
其实我们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这样的现象,例如现在绝大多数大小城市都是建设在江河水流较为舒缓环绕或两江(河)交汇之地。
可能会有朋友说这是因为通常江河水流舒缓环绕或两江(河)交汇之地土地肥沃,所以才会聚集人口,其实土地肥沃也是因为气的聚集,气流动生发时就能养育万物,聚集之地自然是利于生物生长。
还有全国的铁路、公路,大体来看同样是经过大小城市而形成网状,且城市的繁华闹市区都是在十字街或步行街。而这些地方的共同特征就是气流缓慢,所谓“人聚则气聚,气聚则财旺”也就是这个道理。
“气场”则是“气”在静止的状态下所表现的形式,称之为“气场”。“气场”是由“太极”中的各种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上“交织”而成的“秩序”所形成的。
而这种“秩序”排列的正确与否,就决定着这个太极内“气场”的好坏。
当这种“秩序”排列有序,物体与空间达到和谐均衡的时候这个气场就好。反之,这种“秩序”排列无序,物体与空间“对立”失去平衡的时候这个气场就不好。
所谓平衡,那么就不得不提到太极的概念,《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而这里的“太极”就是宇宙尚未形成时候的混元之气;这个“两仪”也就是阴阳。
因此,古代先贤们通过观察研究四季、寒暑、昼夜、燥湿、晴雨等等气象变化,认为这些变化形成都是由于“气”的运动变化而引发的,所以才将这些现象称为“气候”,并将其概括为“阴阳”两种属性。
然后再根据阴阳之“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变化之理互相作用来描述“气”的变化。
有阴消阳长,阳消阴长,自然也就是有阴阳平衡,举个简单的例子:人们都觉得春秋季节是一年最为舒适的季节,这就是因为在阴阳变化的一年四季中,“春分”和“秋分”就是阴阳平衡之点。
以上便是风水气的形成与运行的简单概念与原理,当然这只是风水学术的基础原理之一,了解了这些原理我们才能更直观的明白风水学的概念,当然其中奥妙颇多,独门阴阳法风水中皆有论断,在此不在过多赘述。
本文由 包双龙运势网 发布,转载注明出处!